商人血统抓商机独具一格
“培养一个贵族要三代人,培养一个商人也需要漫长的时间。”在浙江人的传统祖训中,有一条是“不读书则学艺”,以前很多人从小就开始拜师学艺,跟老板学经商之道。自古善经商的浙江人,其子孙后代也世袭了商人血统和雄心。即使当初只是一个打工仔,时机成熟之后,“哪怕是摆个地摊也要做老板”。
长时间的历练成就了浙商敏锐的商业嗅觉,他们抓商机的眼力,是其他商人望尘莫及的。
年前,浦峰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张桂堂成功完成了旧厂搬迁与扩容计划。他自称为“老荷花池”,1982年就来成都打天下,看准当时的电子表和计算器匮乏,他专门跑到福建石狮和温州批货,货到成都,人还没有下站,上万元的货就被抢光了。1985年荷花池开市之后,他成为第一批入驻的商家,因为市场对服装的需求,他跑遍了广州、上海、江苏、浙江义乌,把当时沿海的时装精品都运来,结果大受欢迎,生意最好的一天可以卖几万件衣服。积累了四五年的资本,他有了几千万的资金。
他对于商机的判断依赖于市场的需求。1999年之后,成都的服装厂越开越多了,但是与之配套的印染厂却很少。“若在成都开纺织印染厂,肯定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于是,他花了两年时间在浙江和成都两地来回考察。最后,他在浙江物色好机器设备提供商,并在浙江招来生产技术管理人员。2000年该厂投入生产以来,订单就没有断过。不到7年时间,厂的规模就扩大了3倍。
草根精神蚂蚁搬家能吃苦
成功的背后,人们把它归功于遗传的“精明”,但是王晓强却认为自己的成功,更多取决于浙江人的“草根”精神。
王晓强所创立的成都银冠贸易发展有限公司,现在已经是荷花池最大的皮具箱包公司,而在他之前,成都市场上还没有人做皮具批发。“但我付出的辛劳是后来者无法想象的。”
王晓强18岁的时候就随叔叔来川闯荡,货源从浙江批发过来。当时他们乘坐从上海到成都的列车行车时间要三天四夜,但是,他们却不敢合眼。
他把自己戏谑为“高级搬运工”,把货物从沿海搬到四川,从中赚3-4个点的差价。东西卖完了,又像蚂蚁搬家一样到浙江拿货。
经济学家们用“草根”经济来形容浙江民营经济———生命力像野草一样顽强,这与他们在创业过程中特别能吃苦有关。久益集团总裁张静涛的奋斗历程,就是“草根”的最佳注脚。1998年这个宁波人在成都创业之初,拿着浙江产的档案用具,骑着自行车在成都穿街走巷上门推销。在酷暑下,他累得晕倒在地上。如今,他已经拥有一个加工厂,整个西南地区银行、保险以及政府部门档案用具的采购市场几乎被他垄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