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叶宏明提议,确立“汉服”为“国服”;而近日,更有百名学者倡议,2008年奥运会采用我国传统的服饰礼仪。中国人是否需要统一的正装?“汉服”是否要定为“国服”?一时间再次成为争论焦点。 原始新闻
4月5日,一份有关 “将汉服定为国服”、“奥运会上,中国的汉族运动员应着汉服入场”的网上倡议书,引起众多关注。
“目前,我们的这份倡议书正在寄送北京奥组委的途中。”发起人之一、河北明德学堂负责人傅路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活动主要由两个网站牵头发起,有20多家网站及众多网友响应。
其实,这份倡议书,不过是近年来“汉服热”的又一新动向。“汉服”究竟是什么服?“汉服热”又带给我们什么思考?带着几个疑问,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唤醒文化记忆,还是抢占商机?
支持者:“汉服热”体现民族文化自觉
峨冠博带,长襟宽袖,打拱作揖……让人恍惚在拍古装剧。穿汉服、行古礼,这几年并不算新鲜话题。“汉服”的热心倡导者们,身着“汉服”进行民间祭祀,举办婚嫁仪式,奏乐读经。他们中,尤以年轻人居多。日前,北京还出现了一家“汉服”餐厅:吃饭的人全部身着各色汉服,盘腿坐于榻上,有古琴和诵经声相伴……
一位热心倡导者告诉记者,很多人认为汉服就是汉朝的服装,其实是误解。汉服指的是从黄帝“垂衣裳而治天下”开始,一直到清以前的汉民族服装。“服装是人的第二张皮肤,人类通过服装系统来提升对民族文化的认知,以及对自身身份的认同和自信。”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顾晓鸣表示,近几年的“汉服热”,体现了青年人的一种民族文化自觉。 |